查看原文
其他

疫情管控,“医”靠就在家门口

海珠区融媒体中心 广州海珠发布 2022-09-07


新一波新冠疫情发生后海珠区在南石头街划分“三区”对中高风险区域实行临时封控管理面对病毒传播不确定性和高温天气海珠区如何做好封控期间居民的医疗服务保障一起跟随G仔到海珠区翠城花园小区看看↓↓↓


▶▶▶▶

因疫情防控需要,7月10日,海珠区在中风险区翠城花园成立前线指挥部,组建10个现场驻点党员服务小组,建立群众服务微信群,告知群众生活保障热线,点对点做好群众服务工作。


为保障居民就医不因小区封控受影响,7月9日,海珠区专门成立了医疗保障组,成为居民家门口的临时“急诊科”,满足居民常态化医疗需求和急救抢救需求,24小时待命提供“快、细、准”的医疗服务,让居民有“医”靠!





“医生,我家人10分钟前突然全身冒皮疹,现在脸部也肿起来了,呼吸开始困难……”7月11日清晨6时08分,翠城花园医疗保障组医生张莹抓起值班电话,另一端传来急促的声音。



挂了电话,张莹和护士张凯真背上氧气袋和急救箱夺门而出,奔向患者所在的楼栋。见到患者并详细问诊后,张莹初步诊断患者为过敏引起喉头水肿,立刻为患者进行抗过敏及吸氧紧急处置。此时距离接到群众求助电话仅15分钟。


“情况逐步好转,但是患者病情仍不稳定。”另一位值班医生余作娟同步联系120救护车,将患者转运至定点医院接受进一步治疗。6时48分,患者抵达医院,从接到电话求助到实施紧急处置,再到转运到定点医院,全程40分钟。



在医疗保障组组长李玉红看来,这里就像小区里移动“急诊科”,就医服务“快处置”的背后,是快速反应机制:“我们配有三辆救护车,确保第一时间收到紧急就医需求时,能够第一时间在黄金10分钟内出动,另外就是流程上,依靠各个楼的网格长,他们无缝链接,能够确保在第一时间收到这种需求,联动畅通多方处置。”



如遇危重症的患者,医疗保障组实行“双保障”制,“除立刻拨打120,还会同步报备驻点医疗站,第一时间到达居民家中实施紧急救治,随后有120的快速转运配合提高处置效率。”






做好封控区的医疗服务,配药保障是重中之重。这一点,患有慢性病的居民深有体会。


家住翡翠轩3栋的202老太太身患冠心病和心衰,常用药品已经吃完,急需此药。工作人员了解情况后,立即与老人家联系,核对确认用药需求,列好清单后安排专人到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与医生对接,同时让医生与患者线上沟通,经双方确认无误后,工作人员拿着药单代替老人购买药品。



随后,工作人员做好消杀快速将药品送到老人家门口。老太太和家人拿到药品后,再三对工作人员表示感谢,“疫情期间有你们帮助,真安心!”


同样受益于这项到医院代诊代购药贴心服务的,还有小区6栋903室患有心悸的一位阿公。7月11日上午,阿公来到当时为他提供服务的工作组,送来亲笔感谢信。



阿公向工作人员表达谢意并感慨道:

“在广州35℃左右的高温里,封控区内各个专班的工作人员身穿防护服奔波在小区的各个角落,帮助居民们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是我们封控区的‘健康守护人’ 。”


封控期间,医疗保障组为翠城花园区内儿童、孕产妇、高血压患者、糖尿病患者、血透患者等共970余人建立健康台账,并根据每日救治情况即时精准做好台账更新。精细化的医疗保障,居民都大赞小区来了“私家医生”,患病老人的子女从原来的担心到现在的安心,特意创作抗疫诗以表感谢。






封控期间,为提高效率,医疗保障组实行小病、中病、大病分类施救,“小病主要是线上问诊,中病就是上门问诊+到流动医疗救援站就医相结合,重症的话,我们是应急处置+定点三甲医院保障。我们还有回访机制,做到不遗漏任何一个就医需求。”医疗保障组组长李玉红介绍道。



居家隔离期间业主的心理健康状况也是医疗保障组关注的重点“日常健康服务很大一部分就是健康关怀,每天电话随访量平均是400多例,更多是缓解就医方面的焦虑,提供健康咨询的服务,现在有四个工作手机,两个固定电话,还有每日巡查的机制,基本能满足群众咨询的需求。”



除了电话问询,工作人员还通过微信业主群调查问卷、上门就医服务观察等手段,排查居民的心理健康状况。


截至7月14日,驻翠城花园医疗保障组的25位医护人员已为528人提供咨询诊疗服务,为42人提供送药服务,40人提供送外就医服务。



有速度、有温度、有保障

疫情下

海珠区封控小区内群众有“医”靠

看得上病、开得到药

问得了诊、放得下心

为这份用心用情的健康守护点赞!





编辑 | 田心君、可可沙摄制 | 晓东南、文森蓝、杨青、林妹妹责编 | 吴美美、田心君投稿邮箱 | haizhujun@qq.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